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它要求人们研究风险发生和变化规律,估算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风险,以期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
德国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为重建提出了风险管理,并强调风险的控制、分散、补偿、转嫁、防止、回避和抵消等,风险管理比较完善。
美国开始对风险管理是从费用管理为出发点,把风险管理作为经营合理化的手段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过渡到全面的风险管理。
法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接受这一概念,因此发展比较晚。日本的风险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研究得比较透彻和深人,基本上继承了
德国风险管理理论和观念。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等,其基本程序如图1-4所示。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方面的内容。常用的方法有保险调查法、财务分析法、企业生产流程图法、实地考察法以及损失分析法等。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估计与度量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估测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比较,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然后根据系统的危险等级,决定是否需要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具体而言,它包括确定损失将发生的概率和机会,确定如果这些损失发生可能对企业或家庭造成的影响,确定在一个预算内发生损失的承受能力。
常有控制型与财务型两大类。控制型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财务型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消化发生损失的成本,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所做的财务安排。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在实务中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还要考虑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